留學新秀。
如果能在困難的外部環(huán)境下把內功修煉好了,那組織的能力就會有本質的提升,在環(huán)境變好的時候就一定能快速發(fā)展。
來源|多知網(wǎng)
文|王敏
圖片來源|Unsplash
“我一直覺得2021年應該叫2020A。2020年,對于公司而言是一個修煉內功的機會。如果能在困難的外部環(huán)境下把內功修煉好了,那組織的能力就會有本質的提升,在環(huán)境變好的時候就一定能快速發(fā)展。” 棕櫚大道CEO朱殷如是評價。
在留學行業(yè)里,棕櫚大道算是一個后來者。但雖然后來,卻不容小覷。
2014年開始創(chuàng)業(yè),2015年轉型B2C,棕櫚大道入場時留學市場已經(jīng)過了井噴年代。但其在2015-2019年依舊保持了每年翻番的速度。朱殷透露,棕櫚大道2019年營收規(guī)模在1.5億元。2020年,疫情重創(chuàng)留學行業(yè),朱殷預計今年棕櫚大道能保持較小兩位數(shù)的增長。
有觀點認為,留學行業(yè)的革命很大程度上是前端流量的革命。這點也印證在了棕櫚大道的身上,采用和其他留學機構差異化的獲客方式,是棕櫚大道得以規(guī)?;闹匾颉?/strong>
那這家新秀留學公司有什么是可以讓人借鑒的?
01
抓住微信紅利,前端獲客創(chuàng)新+后端保證服務質量
2014年,還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讀MBA的朱殷和他斯坦福的朋友萌生了一個創(chuàng)業(yè)的想法,他想做一個留學平臺。
此時,留學行業(yè)正處于新舊交替的階段。一方面過去老牌留學公司利用的“信息差”紅利正在消減,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了一些可以幫助留學生DIY的平臺;另一方面,留學生對于留學服務的專業(yè)性要求越來越高。朱殷的想法是,能否做一個平臺,為中國留學生提供海外導師一對一個性化咨詢,一邊鏈接準留學生,一邊鏈接各個專業(yè)的海外名校畢業(yè)生擔任導師。
對于留學生們而言,同專業(yè)的導師,比如學長學姐、老師,才是最了解這個專業(yè)最新消息、最前沿技術的人,他們更加適合給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。當時,共享經(jīng)濟正熱。朱殷最早想到的商業(yè)模式就是做C2C平臺,做資源匹配。
于是,朱殷以及他的合伙人試探性的發(fā)了一些招募貼。第一年僅靠朋友圈人脈,他們便招募到了500多位專業(yè)導師。
前期招募的500多位專業(yè)導師,成為了接下來棕櫚趕上微信紅利期的重要壁壘。而后面幾年棕櫚大道之所以可以茁壯成長,得益于對于微信運營的深耕。
2015年6月,棕櫚開始做微信運營,包括微信公眾號運營、社群運營以及線上講座等。此時,微信公眾號正是紅利期。但區(qū)別于其他留學公司,棕櫚運營微信的思路是做能給用戶提供價值的深度內容,公司內部稱之為通過微信平臺的“價值讓渡”。這也恰恰是其導師團隊所擅長的,各個專業(yè)的導師可以為用戶持續(xù)性的提供各種信息。對于如何選校、選專業(yè)這些信息,棕櫚微信公眾號文章會直接給用戶方法。
通過微信公眾號上的深度內容,用戶能對棕櫚建立起品牌認知和信任,更重要的是,微信群還幫助棕櫚將這些高親密用戶沉淀了下來。
在當時,幾乎沒有留學公司做微信社群運營,流量大多來自于關鍵詞投放或者渠道。而棕櫚做一場線上講座,在沒有投放的情況下可以吸引3000個人前來觀看。時至今日,棕櫚每年舉辦的線上講座數(shù)量在300場以上,大概40%的學員都是來自微信。
但C2C模式的問題也旋即顯現(xiàn)——很難對結果進行把控,尤其留學行業(yè)是一個以結果為導向的行業(yè)。C2C模式實踐一年后,棕櫚向B2C模式轉型,將服務流程標準化。
在服務模式上,棕櫚采用的是“四位一體”多導師制:主導師負責總體規(guī)劃、申請策略及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;班主任負責進度監(jiān)督和網(wǎng)申;專業(yè)導師負責專業(yè)和學術相關的個性化輔導;外教負責文書語言及面試指導。其中,主導師與班主任是全職員工,專業(yè)導師和外教則按服務時長和項目獲取報酬。
為了將服務流程標準化,棕櫚設置了嚴格的SOP,將能夠標準化的流程環(huán)節(jié)盡可能進行標準化。相關資料有數(shù)百頁之多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導師都可以打開資料找到對應流程。
經(jīng)過6年發(fā)展,棕櫚全職員工達到300多人,超過三分之二的成員是全職主導師和班主任,專業(yè)導師有3000多位。
此外,2016年起棕櫚設置督導和服務質量回訪專員,來對學生進行電話回訪,獲取服務反饋。全職督導可以確保每個月,都可以對服務學生的狀態(tài)進行一定的跟進。
總體來說,棕櫚的模式很簡單:前端有高效的獲客方式,后端用標準化、更細致的分工保障服務質量。這其中,棕櫚的獲客巧妙之處在哪?
02
“優(yōu)質流量一定在長尾流量里”
“優(yōu)質流量一定是在長尾流量當中。”朱殷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點。“必須要深入校園、深入城市的家長社群,才能了解到那些渠道是更有效率的。反之,一些微博博主、KOL的價格是被哄抬上去的,其實獲取流量的效率并不高。”
因此,棕櫚在選擇KOL投放的時候,都選擇的是長尾市場中的KOL。比如某個學校里某個專業(yè)的意見領袖等等。為此,要花費更多的人力投入,但成本也低于通常的投放。
2019年,棕櫚獲得一個微信公眾號粉絲的價格是在4元左右,而獲得一個加咨詢師個人號的用戶價格是在30元左右。棕櫚每個付費學員的獲客成本大概在1000元左右。
但2020年疫情來臨后,棕櫚也面臨了不小的考驗。對于這半年,朱殷最大的感觸就是:“流量變貴了。”
疫情期間,很多原來活躍的校園公眾號或者KOL都變得不活躍了,學生們也都待在家里。2020年3-6月份,棕櫚的流量獲取成本大概翻了一倍左右。
于是,朱殷做了一個重要的策略調整:將市場團隊進行本地化和精細化管理,裁撤了線上全國性導流的部門,將相關人員打散劃分至本地化市場團隊,進行本地化的運營,以獲取更加精準的流量。
“以前,棕櫚都是全國性獲客,相當于是空軍?,F(xiàn)在,棕櫚要把陸軍也逐步完善,分而治之。”
目前,棕櫚已經(jīng)在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、成都和武漢建立了分公司,分公司地方團隊則可以進行本地化運營。久而久之,本地化精準運營將能夠形成局部口碑爆發(fā),進而對周邊地區(qū)進行輻射。
“很多人認為,現(xiàn)在微信的紅利期已經(jīng)過了,但是從用戶的角度而言,大家每天花費在微信上的時間依舊很多,微信依然可以作為一個流量聚集池。”朱殷說道。
在留學這個重決策的行業(yè),棕櫚獲客還是以“種樹模式”為主,需要靠微信對用戶進行沉淀,建立用戶信任。即使從其它相對短平快的平臺上獲取的流量,通過到微信的沉淀,轉化效率仍然比“砍樹模式”要高。
棕櫚靠著微信紅利期乘風而起,不過,在觸達方式上,棕櫚一直在讓觸達點更加多樣化,比如,微博、知乎、B站和小紅書,都可以成為觸達點。
微信的公眾號閱讀就更偏向嚴肅閱讀,而微博則比較偏向娛樂,因此,此前棕櫚的重心基本都在微信端,不過如今也在不斷加強對于微博的運營。
充分了解新浪微博平臺調性和多次試驗后,棕櫚也逐漸摸出了微博運營的門道:官方微博具有品牌知名度和權威性,但也存在先天的不足——距離感。因此,能夠直接弱化這一劣勢的矩陣號應運而生,風格各異的矩陣號人設能夠直接拉近與用戶的距離。此外,棕櫚會將微博的轉化鏈條設置的更長一些,將微博當作一個流量入口。
朱殷透露一個數(shù)據(jù),2019年,棕櫚微博團隊詢問的(可以投放的)博主大概就有20000個,這個工作量可以看到要精準找到高效的KOL耗費的精力,其中達成合作的博主有上千個,有趣的是,這些博主中有些也成為了棕櫚的學員。
在40%微信獲客之外,如今,棕櫚在其它新媒體渠道(例如微博、知乎等)的獲客比例也達到了20%左右。
03
“留學行業(yè)上半年需求下降了30%”
“上半年是可以感受到留學市場的總盤子是在下降的。”朱殷表示。
朱殷分析,不同人群受影響的幅度差異很大。低齡階段受影響較大,但由于這一群體規(guī)模較小,不會對整體行業(yè)帶來較大影響;本科留學的市場需求變化不會太大,這部分學生已經(jīng)走在出國留學的軌道上,很難再變軌,這部分市場可能縮小10%左右;而打算研究生階段出國留學的人,是可以往后推遲幾年再做決定的,市場需求或縮小可能達到40%。綜合下來,上半年留學市場整體需求大概是下降了30%。
除了疫情,中美關系的緊張也讓使留學行業(yè)深受影響。尤其是5、6月以來,每周會有幾個波動。比如美國限制Tiktok,中國關閉美駐成都總領事館等等。但讓朱殷有些驚訝的是,剛需留學人群的需求并未被撼動。
很多留學生的想法是,無論是疫情,還是中美關系,都是短期的影響,長遠來看,這些因素是會減弱的。但出國留學或是為了學習前沿的技術,或是為了拓展視野,這些需求本質上是沒有變化的。
“在11月美國總統(tǒng)大選之前,行業(yè)還是會面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。”朱殷認為,現(xiàn)在不確定性因素主要有兩個,一個是新冠疫苗的研發(fā),另一個就是11月的美國大選。如果這兩件事情發(fā)展相對有利的話,留學行業(yè)未來的趨勢,就不會發(fā)生大的變化。
事實上,整體留學行業(yè)的需求近幾年來是在趨于平緩的。但是,朱殷相信,在已有的市場需求中,依然是可以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的。未來,棕櫚是可以成為一家營收10億級別的企業(yè)的。
借勢微信紅利期之后,棕櫚必須要開始布局下一個新的增長點,他們選擇的增長點是課程培訓。但長遠來看,棕櫚想做的可能不止于此,“針對14歲-24歲這個年齡階段學生的一切機會,棕櫚都考慮去嘗試一下。”朱殷說道。